淬火
孙福有
在大连港医院康复中心,我投身护工工作已有数载。这段时光里,我守望着无数患者,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如琉璃般易碎,却也目睹了其坚韧若磐石般不可摧。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,在我眼前如电影般不断放映,而王家彬,他就像一颗划破夜空的星辰,以其独特的光芒,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,成为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。
王家彬,一位年仅二十三岁的青年,他那浓眉大眼,五官仿若精心雕琢,轮廓分明。每当他嘴角上扬,露出笑容,眼睛便弯成月牙,其中藏着的星辰大海,仿佛能将世间所有的阴霾驱散。据他父母回忆,家彬自幼聪慧过人,思维敏捷,学习于他而言,就像在平坦大道上轻快奔跑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,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骄傲。他一路顺遂,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,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,依旧独占鳌头。高考那年,他更是以令人瞩目的成绩被佳木斯工业大学录取,那一刻,整个家庭都沉浸在喜悦之中,他成为了全家人的希望之光。
大学期间,王家彬如同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,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。他不仅专业知识学得扎实,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还积极投身于各类社团活动,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。他在舞台上的自信演讲,在团队中的默契协作,都展现出他非凡的才华、魅力。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光芒愈发耀眼,所有认识的人都相信,他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,充满了无限的可能。
大学毕业后,王家彬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,成功被大型国企东北特钢录用。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带着满腔热血,踏上了前往大连的列车,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。进入东北特钢后,他迅速融入这个大家庭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,很快便在工作中崭露头角。他主动承担各种艰巨任务,总是冲在最前面,不怕苦、不怕累。常常加班到深夜,办公室里只有他的灯光依旧明亮,可他从未有过一丝怨言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能为公司贡献一份力量,是我最大的荣幸。”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,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,坚信他未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人的一生,命运常常充满了无常。2024年8月的那个午后,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,整个车间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,热浪滚滚,温度计的水银柱几乎要冲破顶端。王家彬接受厂里派遣到车间支援生产,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,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工作服,可他却浑然不觉,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:不能耽误生产进度。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整个团队的工作,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丝懈怠而影响全局。可是,随着温度不断攀升,他的身体逐渐发出抗议。他感到头晕目眩,四肢无力,眼前的世界开始变得模糊不清,但他依然咬紧牙关,顽强地坚持着。他想休息片刻,可又担心耽误工作,于是强撑着继续忙碌。最终,他的身体不堪重负,晕倒在了岗位上。
当他再次醒来,发现自己躺在普兰店中心医院的病床上。医生严肃地告知他,他患上了热射病,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中暑症状,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。那一刻,他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,疼痛难忍。他不敢想象,自己以后是否还能像从前一样,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奔跑,是否还能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。他的父母得知消息后,心急如焚,立刻从黑龙江老家赶来。当他们看到躺在病床上憔悴不堪的儿子,心疼得泪水夺眶而出。他的母亲紧紧握住他的手,泣不成声:“儿啊,你可要好起来呀,妈妈不能没有你呀!”他的父亲则在一旁默默无言,可那粗糙的大手却不停地颤抖着,泄露了他内心的悲痛和担忧。
经过ICU医生40多天的精心治疗,王家彬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。他被转院到大连港医院康复中心,成为我接手护理的最年轻的患者。
在康复中心的日子里,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,精心照料着王家彬。看着监护仪上那规律的图像,我总会产生一种错觉,仿佛听见了钢厂冷却塔的水流声,那声音在寂静的病房里回荡,似乎在诉说着他曾经的奋斗岁月。凌晨五点的晨光,温柔地爬上王家彬的病床,他的睫毛随着呼吸机的节奏轻轻颤动,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的信号灯,在这微弱的光线中闪烁,传递着生命的希望。
护士长于晶带着医护人员来查房,医生总是特意把听诊器捂热了,才小心翼翼地贴在他单薄的胸膛上。“家彬今天心率很稳定,肺部痰也少了,加油哦,一天比一天好。”听到医生温暖的安慰和鼓励,王家彬的眼睛突然剧烈眨动,泪水迅速漫过虹膜上未褪的血丝,在晨光的映照下,折射出钢水般的金红色,那是他对生命的渴望,对未来的期待。
东北特钢的人事科杨科长再次来访时,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——王家彬转正成为东北特钢正式员工,还带来了嵌着厂徽的工作证。当金属徽章碰触床头柜,发出清脆的声响时,王家彬的左手食指突然痉挛着叩击床栏。“祝贺你啊,小王,安心治疗,早日康复,我们期待你重返岗位呢。”科长俯身亲切地说道。此时,年轻人脖颈上青筋爆出,监测仪的波纹陡然攀升,如同淬火池里沸腾的水面,那是他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感动。
王家彬的父母亲,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候在病房里。他们的衣装上,还带着黑龙江田野的泥土气息,那是家的味道,是温暖的味道。褪色的碎花布包里,除了各种营养品,还有家彬喜欢的物件,每一件都承载着他们对儿子深深的爱。他们总是给家彬讲他过去的趣事,那些充满欢乐、温馨的回忆,就像一道道阳光,照亮了他灰暗的世界。这时,他松弛的眼轮匝肌会突然亮晶晶的,仿佛有电流穿过那些濒死的神经末梢,嘴巴也微微裂开,露出了久违的笑意。
康复师们每天都会准时出现,他们各怀绝技,如同一群守护生命的天使。他们轮流来到病房,为家彬做着针灸、OT、PT、气压、电疗、吞咽等康复训练。我也会每天把家彬抱到平板车上,推着他到高压氧舱去做高压氧治疗,到康复作业大厅站床,到物理康复室做颅磁刺激等康复训练。在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中,王家彬逐渐好转,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,笑容越来越多,生命的光彩再次在他脸上绽放。
11月的一个雨夜,我撞见一个护士蹲在走廊尽头默默流泪。白天她给王家彬吸痰时,年轻人突然涌出的泪水浸湿了纱布。“他才二十三岁……”抽噎声混着雨滴砸在窗棂上,那声音仿佛是命运的叹息。我攥着那把为家彬打磨流食的破壁机,准备为他做夜宵补充营养能量。看到这一幕,我的内心也不禁为之动容,为这个年轻生命所遭受的苦难而感到痛心。
春节前夕,钢厂车间孙主任等一行单位同事送来了组织的关怀,有员工的节日福利,也有同事们真挚的祝福。这些温暖的关怀,让家彬一家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和善意。
有一天,王家彬哭了起来,哭得很伤心,谁都不知道他为何如此难过。他的妈妈根据猜测问了他许多,最后才知道他做了一个梦。他梦见妈妈推着他的病床来到天台,看见远处钢厂新落成的双曲线冷却塔正吞吐云霞,暮色在其表面镀上暗红的釉光,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。当听到车间设备运转的轰鸣声时,他的眼泪突然决堤。晚风裹挟着海盐与铁锈的气息掠过他翕动的鼻翼,在呼吸面罩上凝成细密的水珠,像极了那日将他吞噬的致命热浪。那是他对过去工作的眷恋,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,也是对未来的迷茫、恐惧。
那天换药时,他的左手忽然触碰我的腕表。在秒针跳动的震颤中,我感受到某种熟悉的律动——那是连铸机结晶器的振动频率。床头的心电监护仪正在绘制美妙的正弦曲线,而窗外,今年第一片梧桐叶飘落在窗前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,温暖而明亮。这一切,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不息。
我们重症医学科的张主任说,今早查房时,家彬的瞳孔对光反射达到了入院以来最佳状态。我想起了昨夜老虎滩港区货轮鸣笛时,这个年轻人眨巴着眼睛回应着,好像他听到了“钢厂等着你回来”的呼唤。那一声声鸣笛,就像希望的号角,激励着他不断前行。
此刻,夕阳正斜照进病房,给心电监护仪的波纹镀上金边。王家彬的左手食指又在床单上画着虚圆,这次我认出了那个图形——正是热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改良草图。床头那瓶未开封的饮料突然爆出欢快的气泡,在斑驳的墙面上投射出流动的光影,恍若冷却池里永不熄灭的钢花。这是他对工作的热爱,对梦想的执着,即使身处困境,也从未放弃。
王家彬的康复之路虽然漫长且艰难,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。他的眼神里,始终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,对生活的热爱。他用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信念,与病魔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。他的家人、同事以及我们这些医护人员,都在默默地支持着他,陪伴着他。我们坚信,他一定会战胜病魔,重新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,继续追逐他的梦想。
经过几个月与王家彬的朝夕相处,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。他就像一块未经淬火的钢铁,经历了烈火的考验,虽然暂时失去了光泽,但他的内心却在这场磨难中变得更加坚硬,更加珍贵。
在康复中心陪护他的这些日子里,王家彬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让我为之动容。记得有一次,他的母亲为他带来了一张他在大学时的照片。照片中的他,穿着学士服,戴着学士帽,站在校园的樱花树下,笑容灿烂,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那樱花如雪般飘落,洒在他的肩头,仿佛是青春的美好祝福。他的母亲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在他的床头,轻声说道:“家彬,你看,这是你大学时的样子,那时候的你多精神啊。妈妈相信,你一定会像以前一样,健康快乐的。”王家彬的目光落在照片上,久久没有移开。那一刻,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泪光,那泪光中,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,也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。
他的父亲也从未放弃过他。每天晚上,当夜深人静,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沉睡时,他的父亲都会坐在他的床边,轻轻握住他的手,给他讲述过去的故事。那些故事里,有王家彬小时候的顽皮捣蛋,有他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,还有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他的父亲用这些故事,唤醒他内心深处的记忆,也用这些故事,给予他力量。有一次,他的父亲讲到他小时候第一次拿到奖状时的兴奋模样,王家彬的眼角竟然流下了泪水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流泪,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他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。
王家彬的康复之路充满了艰辛,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。他用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信念,与病魔抗争着。他的每一次努力,都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;他的每一次进步,都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我相信他一定会战胜病魔,重新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,继续追逐他的梦想。
终于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我发现王家彬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。他能够发出标准的声音了,他的肢体也有了更多的反应。当他第一次用微弱的声音叫出“妈妈”时,整个病房都沸腾了。他的母亲激动得泣不成声,紧紧地抱住他,仿佛抱住了全世界。她的泪水滴落在家彬的脸上,那是幸福的泪水,是喜悦的泪水。他的父亲则在一旁,默默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眼神中充满了期待,期待着家彬也能叫他一声“爸爸”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家彬的康复情况越来越好。他开始能够坐起来,甚至能够借助辅助工具长时间站立。他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明亮,笑容也越来越多。他的母亲更是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,为他翻身,为他按摩,为他加油鼓劲。她的每一个动作,每一句话语,都充满了对儿子深深的爱。他的父亲也勤快地回到出租屋,为他熬汤,为他制作各种他爱吃的饭菜。家彬的同事也时常来看望他,为他带来公司的最新消息,为他讲述车间里的趣事。而我,作为他的护工,也一直陪护在他的身边,见证着他的每一步成长。
有一天,我看到王家彬好像在问我:“你觉得我还能回到以前的生活吗?”我看着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我轻轻握住他的手,坚定地说:“家彬,你一定能的。你已经走了这么远,剩下的路,只要坚持走下去,就一定能够到达。”他听了我的话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,点了点头,仿佛在说:“嗯,我会努力的。”那一瞬间,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,那是对生活的热爱,对未来的向往。
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和康复锻炼,王家彬的身体已经大为好转,不再需要专职护工,有他的父母陪护就完全可以了。我告别了他们一家人,走向了新的岗位。
英国立博官方网站虽然离开了王家彬的身边,但我还是对他牵肠挂肚。我常常梦见他终于出院了。出院那天,阳光明媚,整个病房都充满了欢声笑语。他的母亲为他穿上了那件他最喜欢的衣服,那衣服仿佛带着阳光的温暖,让他整个人都焕发出光彩。他的父亲则为他戴上了那枚象征着东北特钢荣誉的徽章,那徽章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,仿佛是对他努力的认可。他的同事们也纷纷前来,为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。而我,则为他准备了一束鲜花,那鲜花娇艳欲滴,散发着迷人的芬芳,我希望他的人生能够像这束鲜花一样,永远绽放着光彩。
王家彬站在病房门口,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,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。他转身对我们所有人,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在大学校园里意气风发的少年,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。他的笑容,如同阳光般温暖,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。
梦醒后,我的眼眶湿润了。王家彬的故事,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。他就像一块经过淬火的钢铁,虽然经历了烈火的考验,但他的内心却更加坚硬,更加珍贵。他的故事,也让我更加懂得了珍惜,珍惜身边的人,珍惜眼前的幸福。
王家彬,这个曾经让我牵肠挂肚,精心护理过的小伙子,我衷心地祝愿他重新站上人生的舞台。我相信,他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,他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。而我,也会继续在我的岗位上,为更多的患者,送去关爱和希望。
盘点:最经典的6部感恩节电影
一提到感恩节,大家就想起金黄的烤火鸡、香甜的南瓜派,还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大餐,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幸福的味道。在这个时候,看一部经典的感恩节电影最合适不过了。Credit: CBS TelevisionA Charlie Brown Thanksgiving(1973)《查理·布朗的感恩节》A tr...